判决书生效10天怎么算

判决书生效时间的计算通常基于以下规则:
1. 判决书送达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判决书自送达之日起即具有法律效力。送达是指法院将判决书送达给当事人,可以通过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进行。送达日期以当事人签收的日期为准,如果当事人拒收,法院会记录在案,视为送达。
2. 上诉期限:在判决书送达后,当事人有15天的上诉期。如果当事人在15天内未提出上诉,那么判决书在第16天起开始生效。如果当事人在上诉期内提出上诉,那么原判决书不会立即生效,而是等待上级法院的二审判决。
3. 二审判决:如果案件进入二审,二审判决书送达后,当事人没有再次上诉的权利,二审判决书即为终审判决,自送达之日起立即生效。
4. 公告送达:如果判决书是通过公告方式送达的,那么公告期满后,法院会发布公告送达的生效日期,通常公告期为60天,从公告期满的次日起计算判决书的生效日期。
5. 执行期限:判决书生效后,当事人应当在判决书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判决内容。如果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期限一般为判决生效后的6个月。
判决书生效后多久执行
判决书生效后,当事人应当在判决书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判决内容。如果判决书没有明确的履行期限,一般认为履行期限为判决书生效后的10日。如果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为判决书生效后的2年。法院收到执行申请后,会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以确保判决的执行。
综上所述,判决书生效时间的计算主要取决于送达方式、上诉情况以及判决书的履行期限。当事人在收到判决书后,应密切关注生效日期,并在规定时间内履行判决内容,避免因未及时履行而引发的强制执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