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规定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条件和谈判历程是在2001年完成的,主要条件包括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开放、农业和工业政策调整等方面。
1. 市场准入:中国承诺逐步开放其服务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电信业、分销业等,同时承诺降低和取消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包括逐步取消外资企业股权比例限制。
2. 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承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遵守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加大对盗版和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知识产权执法的透明度和效率。
3. 服务贸易开放:中国承诺逐步开放电信、金融、保险、运输、分销等服务领域,允许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
4. 农业和工业政策调整:中国承诺逐步减少对农业的补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在工业领域减少对国有企业的保护,推动企业市场化改革。
5. 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中国承诺修订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之与WTO规则相一致,包括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6. 透明度和监督机制:中国承诺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透明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贸易政策的公正执行。
7. 入世后的过渡期:中国在加入WTO后,被给予一定的过渡期来逐步实施这些改革措施,以适应新的贸易环境。
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中国于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举行的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正式获得加入WTO的资格,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国。
1、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对国内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
1. 经济增长:加入WTO后,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促进了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 结构调整:加入WTO促使中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农业和传统制造业的现代化。
3. 企业竞争力:面临国际竞争压力,中国企业被迫提高效率,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4. 消费者福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价格竞争使得商品和服务价格下降,提高了消费者福利。
5. 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有利于吸引外国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
6. 环境和劳工标准:加入WTO促使中国在环保和劳工权益方面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了社会可持续发展。
2、中国加入WTO的挑战
加入WTO也给中国带来了挑战,如:
1. 国内企业竞争压力: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一些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2. 农业压力:农业补贴的削减和市场开放使得国内农业面临外国农产品的竞争,部分农民收入受到影响。
3. 服务业开放: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使国内企业面临外资企业的竞争,需要提升服务质量以适应竞争。
4. 环境和劳工标准提升:虽然有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但短期内可能增加企业成本,影响部分企业的竞争力。
5. 法律制度完善:中国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法律法规,以适应WTO规则,这需要时间并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中国加入WTO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它既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通过不断改革和适应,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得以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