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不显示功能什么时候出来的

微信不显示功能(即“朋友圈权限设置”)是在微信版本更新中逐步引入的,具体时间可以追溯到2015年左右。
微信的“不显示朋友圈”功能,也被称为“朋友圈权限设置”,允许用户选择是否让特定的好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圈动态。这个功能的推出,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于隐私保护的需求,让用户可以更灵活地控制自己的社交信息分享范围。
最初,这个功能在微信6.0版本中进行了部分测试,允许用户设置“朋友圈更新不提醒”。随后,在微信6.1版本中,进一步增加了“不让他(她)看我的朋友圈”和“不看他(她)的朋友圈”的选项,用户可以更细致地管理自己的朋友圈可见范围。
随着微信版本的不断迭代,这个功能也逐渐完善,用户可以在“我-设置-隐私-朋友圈和视频动态”中进行设置,选择对哪些好友开放或限制自己的朋友圈内容。此外,微信还提供了“仅向朋友展示半年的朋友圈”这一选项,让用户可以选择性地展示自己的历史动态。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的这些隐私设置是双向的,即你设置了不看某人的朋友圈,对方也可能设置了不让你看他的朋友圈。因此,如果发现无法看到某个好友的朋友圈,可能是因为对方设置了隐私权限。
微信朋友圈的其他功能
微信朋友圈除了基本的发布动态、评论互动外,还有一些其他功能:
1. 朋友圈分组:用户可以创建不同的分组,将好友归类,然后在发布朋友圈时选择对哪个分组可见,或者不给哪个分组展示。
2. 朋友圈背景音乐:在发布朋友圈图片时,可以选择背景音乐,为动态增添氛围。
3. 朋友圈视频动态:用户可以发布时长为60秒的视频,还可以添加滤镜、音乐等效果。
4. 朋友圈小视频:微信6.0版本后,增加了发布10秒小视频的功能,方便用户快速分享生活片段。
5. 朋友圈互动:除了点赞和评论,微信还支持“在看”功能,用户可以对朋友的动态表示认同,但不会在对方的朋友圈显示点赞。
6. 朋友圈广告:微信朋友圈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数据,推送相关的广告,这也是微信商业化的一部分。
7. 朋友圈内容管理:用户可以对已发布的朋友圈进行编辑、删除,还可以设置“仅自己可见”或“公开可见”。
这些功能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使得微信朋友圈成为了一个集分享、互动、娱乐和商业推广于一体的社交平台。
微信不显示功能的推出,体现了微信对用户隐私保护的重视,也使得用户在社交分享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控制。随着微信的持续更新,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与隐私保护和社交体验相关的功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