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领土有多大

1721、灵瞳时间:2024-07-05

纳粹德国在1939年至1945年间的领土范围随着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扩张而不断变化,最高峰时包括了欧洲大部分地区,面积超过350万平方公里。

纳粹德国的领土扩张始于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外交手段,德国的疆域逐渐扩大。以下是纳粹德国领土扩张的几个关键阶段:

1. 1933-1938年:德国首先吞并了奥地利(1938年)和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1938年)。此外,通过慕尼黑协定,德国还取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余部分,至此,德国领土面积显著增加。

2. 1939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迅速占领了波兰的大部分地区,领土进一步扩大。

3. 1940年:德国在西线发动闪电战,先后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控制了大半个西欧。

4. 1941年:德国向东推进,入侵苏联,占领了大片东欧和苏联领土,包括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

5. 1942-1943年:德国在北非的行动中占领了突尼斯,但在东线战场上,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转折点,苏联开始反攻。

6. 1944-1945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德国在西线开始败退,同时在东线也遭受苏联的猛烈反攻。随着盟军的推进,德国的领土逐渐缩小。

到1945年,随着盟军和苏联红军的双重压力,纳粹德国的领土大幅度缩水,最终在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纳粹德国的终结。在其领土最高峰时,纳粹德国控制的地区包括现在的德国、奥地利、捷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意大利的部分地区、以及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国的部分或全部领土。

纳粹德国的领土边界

纳粹德国的领土边界在战争期间随着其军事行动而不断变化。1939年之前,德国的边界相对稳定,主要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领土,即1919年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范围。然而,随着希特勒的扩张政策,德国的边界迅速扩大。

1938年,通过《慕尼黑协定》和随后的军事行动,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和苏台德地区,领土向东南方向扩展。接着,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领土向东北方向扩展。同年10月,德国占领了波兰的大部分地区。

1940年,德国在西线发动“黄色方案”,迅速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领土向西和西南方向扩展,几乎控制了整个西欧。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领土向东和东南方向大幅扩张,占领了大片东欧和苏联领土,包括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程,德国的边界开始收缩。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国在西线开始败退,领土逐渐被盟军收复。1945年,苏联红军在东线的反攻中,德国的东部领土被逐步收复,直至德国在5月8日投降,其领土边界恢复到1939年之前的状况。

纳粹德国的领土范围在二战期间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和收缩,从一个中等欧洲国家扩展到控制欧洲大部分地区,最终在战争失败后又回到了战前的边界。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战争的破坏性和国际政治的复杂性。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