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的是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共同仰望同一轮明月所引发的亲情共鸣。
《月夜忆舍弟》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身在成都,思念远在长安的弟弟杜观时所作。全诗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战乱中夜晚的寂静和凄凉,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接着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忧虑和对战乱中通信中断的无奈。最后两句,"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是诗人对远方弟弟的深情寄语,"玄度月"意指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千里与君同"则表达出即使相隔千里,但同在一片月光之下,仿佛能感受到彼此的思念和牵挂,这种情感的共鸣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执着和深情。
这句诗体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在战乱动荡中,人们对于亲人、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在苦难中对亲情的坚守。"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也寄托了他对和平、团圆的期盼,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价值。
1、杜甫的其他著名诗句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忧国忧民的壮志豪情,又有细腻入微的个人情感抒发。以下是一些杜甫的其他著名诗句: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痛心和对战乱的无奈。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远大的抱负。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寄寓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揭示了社会的不公,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些诗句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力,他的作品在后世被广为传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杜甫的生平事迹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770年,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早年生活较为贫困,但凭借才学,24岁中进士,开始了仕途生涯。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直至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他亲身经历了战乱的苦难,目睹了人民的疾苦,这些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杜甫的晚年在成都度过,他在那里建有草堂,即著名的杜甫草堂,成为他创作诗歌的重要场所。尽管生活艰难,但杜甫始终坚持诗歌创作,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
"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这句诗,不仅是杜甫对弟弟的思念,也是他诗歌中对亲情、家国的深情表达。它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深刻情感和人文关怀,使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