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吟表达的感情

《风雨吟》是现代诗人芦荻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新诗,表达了作者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忧患意识、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以及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
《风雨吟》全诗共四节,通过风雨的意象,象征了当时中国所面临的艰难时局和民族危机。诗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是象征着国家和民族所经历的战争和社会动荡。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直接表达了在风雨中坚守和前行的决心。
在第一节中,诗人以“风”和“雨”为引子,揭示了时代的动荡不安:“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天空洒下。”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诗人以“我”作为主体,与风雨进行直接对话,展现了不屈的精神:“风,你咆哮吧!你尽力地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第二节中,诗人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表达了在风雨中坚守信念的决心:“我愿站在高岗上,向你呼唤:风!你咆哮吧!你尽力地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这表明诗人愿意直面困难,迎接挑战,以坚定的意志抵抗黑暗。
第三节,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对光明的未来充满期待:“雨,你下吧!你下吧!你尽情地下吧!我要借你的威势,洗尽我身上的污垢。”这里的“雨”象征着洗礼和净化,诗人期待通过风雨的洗礼,清除国家和个人的污垢,迎接新生。
最后一节,诗人以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作为结尾:“我要借你的威势,洗尽我身上的污垢。我要借你的威势,洗尽我身上的污垢。我要借你的威势,洗尽我身上的污垢。我要借你的威势,洗尽我身上的污垢。”这反复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民族精神的呼唤,对国家复兴的热切期盼。
《风雨吟》的感情基调深沉而激昂,充满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怀和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诗人芦荻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不屈精神。
1、芦荻的其他作品
芦荻(1916-1995),原名刘家谋,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除了《风雨吟》外,他的其他代表作品还有《月夜》、《秋夜》、《黎明》等。这些诗歌同样充满了对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芦荻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受读者喜爱。
2、《风雨吟》的创作背景
《风雨吟》创作于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当时,中国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国家和民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芦荻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对民族精神的呼唤,以及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这首诗因此成为那个时代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无数人坚守信念,抵抗外敌,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风雨吟》以其深沉的情感和鲜明的时代烙印,展现了芦荻作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怀,以及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成为抗战时期中国诗歌的杰出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