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碎部点和碎部测量的区别

碎部点和碎部测量是地形测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地形图的制作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它们的含义和应用有所不同。
碎部点:碎部点是指地形图上表示地物和地貌特征的具体点位。这些点通常包括地面上的显著特征,如建筑物的角点、道路交叉口、河流转折点、山丘的顶点、坑洼的最低点等。碎部点的精确位置是通过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或测距仪)对实地进行测量后确定的。每个碎部点都代表了地形图上一个特定的地物或地貌特征,是地形图上详细信息的直接来源。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是指在实地对地形图上需要表示的碎部点进行定位和测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确定碎部点的位置、测量其高程以及记录相关属性信息(如地物类型、特征描述等)。碎部测量通常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控制测量提供了大范围内的精确坐标框架,碎部测量则在这个框架内对局部细节进行精确刻画。碎部测量的结果是地形图制作的重要数据来源,直接影响地形图的精度和详细程度。
简单来说,碎部点是地形图上的具体点位,而碎部测量则是获取这些点位的过程。碎部点是测量结果的体现,碎部测量则是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在地形测绘中,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地形的详细模型。
1、碎部点的测量方法
碎部点的测量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仪器测量:使用全站仪、经纬仪或测距仪等精密测量仪器,通过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确定碎部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全站仪是最常用的仪器,它能够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2. GPS测量:在现代地形测量中,GPS(全球定位系统)也被广泛用于碎部点的定位。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可以实时获取碎部点的三维坐标,适用于大面积、复杂地形的测量。
3. 无人机航测:无人机搭载高精度相机和GPS模块,可以进行空中摄影测量,通过空中拍摄的影像进行三维建模,进而提取碎部点的坐标。
4. 数字摄影测量:利用地面拍摄的多张照片,通过影像匹配和立体测图技术,可以重建出地形的三维模型,从中提取碎部点的坐标。
5. 地图数字化:对已有地形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将纸质地图上的碎部点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形成电子地形图。
不同的碎部点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2、碎部点与控制点的区别
碎部点与控制点在地形测量中有着不同的作用:
1. 控制点:控制点是整个测量区域的基准点,它们的坐标是通过高级别的控制测量(如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或GPS测量)确定的。控制点通常数量较少,但精度高,它们构成了地形图的坐标框架,保证了整个测量区域的精度和一致性。
2. 碎部点:如前所述,碎部点是地形图上表示地物和地貌特征的具体点位,数量较多,它们的坐标是在控制点的基础上通过碎部测量确定的。碎部点的精度通常略低于控制点,但它们提供了地形图的详细信息,如房屋、道路、河流等的具体位置。
控制点和碎部点的关系就像建筑中的框架和装饰,控制点构建了测量的框架,碎部点则填充了细节,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地形图。
碎部点和碎部测量是地形测绘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决定了地形图的精度和信息丰富度。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地形测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