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纪传体断代史的是什么

28傲刀◇时间:2024-07-04

《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

《汉书》全称《前汉书》,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对中国西汉历史进行系统记载的史书。它按照纪传体的体例编排,包括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列传70篇,共计100卷。《汉书》的编纂工作始于公元92年,班固在父亲班彪所著《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对西汉历史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编纂,直至公元106年班固去世,其弟班昭和马续继续完成剩余部分。《汉书》的完成标志着纪传体断代史这一史书体裁的成熟。

纪传体断代史的特点在于,它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断代),每个时期以纪、表、志、列传四种体裁进行详细叙述。其中,本纪主要记载皇帝的生平事迹和重大历史事件;表则以表格形式记录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据;志则对某一特定领域或主题进行专门的论述,如地理志、天文志、律历志等;列传则对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记述,包括帝王、贵族、文臣、武将、学者、艺术家等。

《汉书》在史学上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详实的史料,还在于它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和评价,以及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深刻剖析。它对于后世史书的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之一。

1、《汉书》与《史记》的区别

《汉书》与《史记》虽然都属于纪传体史书,但两者在内容、编纂目的和风格上存在一些差异:

1. 内容范围:《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而《汉书》则专注于西汉一朝的历史,从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开始,到王莽篡位结束。

2. 编纂目的:《史记》是司马迁个人对历史的反思和总结,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旨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汉书》则是班固在官方支持下编纂的,更注重客观性,旨在为后世提供一部权威的正史。

3. 风格与内容详略:《史记》在人物传记和事件描述上更为生动,对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有深入刻画。而《汉书》则在制度、法律、经济等方面记载更为详尽,对政治事件的分析更为深入。

4. 体例发展:《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对纪传体的体例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如增加了“志”的部分,对某一领域的专门论述更加系统。

5. 评价标准:《史记》在人物评价上相对主观,而《汉书》则更倾向于遵循儒家的道德标准进行评价。

《汉书》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不仅在史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史书编纂和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