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哪段是抒情

《岳阳楼记》中主要的抒情段落是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这两段通过描绘洞庭湖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景色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哲理。
第三段(原文):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段描述了洞庭湖在阴雨连绵、风急浪高的恶劣天气中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登楼者内心的悲伤情绪,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困顿和离愁别绪的感慨。
第四段(原文):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段则描绘了洞庭湖在春光明媚、风平浪静的美好时刻,以及登楼者在欣赏美景后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顺境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这两段抒情文字,通过对比洞庭湖的两种截然不同景色,以及人们在面对这两种景色时产生的悲喜情绪,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哲思,即人的情感不应受外界环境的完全左右,而应有超越物外的豁达胸怀。
1、《岳阳楼记》的主旨
《岳阳楼记》的主旨是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景色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感慨,阐述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他提倡无论个人处境如何,都应有超越个人得失的胸怀,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兴衰,以天下为己任,这种精神体现了儒家的仁政爱民思想。
《岳阳楼记》中第三段和第四段的抒情描绘,不仅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更是借景生情,传达了作者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崇高的政治抱负,使之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