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的礼金怎么叫

在中文传统习俗中,参加白事(即丧事)时所赠予的礼金通常被称为“奠仪”或“祭仪”。这是对逝者家属表示慰问和支持的一种方式,也是对逝者的尊重。在一些地区或特定的社交圈中,也可能会被称为“白包”、“丧仪”或“祭金”。
奠仪的数额通常根据个人与逝者及其家人的关系亲疏、个人经济状况以及当地的习俗来决定。一般来说,关系越亲近,或者在社区中的地位越高,人们可能会给予更高的奠仪。然而,重要的是表达心意,而不是金额的大小。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遵循“逢三必进”的原则,即以3的倍数作为奠仪金额,避免给100的整数倍,因为在中国文化中,100有时与“全”或“尽”联系在一起,可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在送奠仪时,通常会将现金装入白色或浅色的信封中,信封上写上送礼人的名字和“奠仪”或“祭仪”字样。这样做既保持了礼金的隐私,也符合白事的庄重氛围。在参加葬礼或追悼会时,将奠仪交给逝者家属的指定人员,或者放在专门放置奠仪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文化可能有不同的礼节和习俗,因此在参加白事前,了解当地的习俗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确定,可以向共同参加的亲友或逝者家属咨询,以确保自己的行为得体。
1、奠仪的送礼时机
奠仪的送礼时机通常在葬礼或追悼会举行时,或者在吊唁期间。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无法亲自到场,也可以提前或事后通过家人或朋友转交,或者直接邮寄给逝者家属。不过,如果选择邮寄,应确保在信封上注明“奠仪”或“祭仪”,以免引起误解。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与逝者家属关系亲密,他们可能会在葬礼后一段时间内接受奠仪,但最好还是尽早表达慰问。
2、奠仪的包装
奠仪的包装通常使用白色或浅色的信封,以符合白事的庄重和哀悼的氛围。信封上应写上送礼人的名字和“奠仪”或“祭仪”的字样,字体应清晰,避免使用过于鲜艳的颜色。在一些地方,还会在信封的右下角贴上一个小的白色或黑色的标签,以进一步表明其特殊用途。如果在葬礼现场,可以将奠仪放在专门的奠仪箱或篮子中,或者直接交给家属的代表。
总之,白事中的礼金在中文里通常称为“奠仪”或“祭仪”,金额和包装应符合当地习俗,表达对逝者和家属的尊重与关怀。在送礼时,遵循适当的礼仪和时机,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对家属的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