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河之清河是什么意思

15烟雨如墨时间:2024-07-03

“俟河之清”是一个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句为“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意思是等待黄河水变清澈,比喻期望的事情难以实现,带有悲观和失望的意味。这句话用来形容等待某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对实现某目标不抱太大希望。

这句话的背景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中行文子与士季讨论国家的政事。士季担忧晋国的混乱局面,中行文子则以黄河水的浑浊来比喻国家的动荡,表示只有等到黄河水变清澈的那一天,也就是国家彻底安定下来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理想中的政治清明。然而,黄河水常年浑浊,几乎不可能变得清澈,因此,这句话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对时局绝望的悲观情绪。

“俟河之清”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了一句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期待,或者对某件事情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在现代语境中,它也用来批评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或者对社会变革持消极态度的人。

1、河之清的出处

“河之清”的出处正是《左传·宣公十五年》。在这一段记载中,士季对晋国的政局深感忧虑,认为国家的混乱局面难以改变。中行文子则以黄河水的浑浊来比喻国家的动荡,他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这里的“察察”和“皓皓”都是形容事物洁净明亮的样子,“汶汶”和“温蠖”则形容污浊和阴暗。中行文子的意思是,他不愿意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清白,宁可像屈原一样投江而死,也不愿忍受世间的污浊。

士季听后,感慨地说:“吾闻之,‘死而无悔’,非独书传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若由是观之,‘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他用“俟河之清”来比喻实现政治清明的希望渺茫,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悲观态度。士季的这句话,因其深刻的哲理和强烈的感情色彩,被后世广为引用,成为了一句成语。

2、河之清的寓意

“河之清”的寓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难以实现的期待:由于黄河水几乎不可能变得清澈,因此“俟河之清”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或者难以实现的目标。它提醒人们在设定目标时要实事求是,不要抱有过高的幻想。

2. 对现实的悲观态度:在士季的语境中,这句话表达了对国家政局的失望和对社会变革的悲观。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既要保持理想,也要面对现实,不能过于理想化。

综上所述,“俟河之清”这个典故寓意深远,不仅表达了对理想实现的悲观态度,也警示人们在设定目标时应保持现实主义精神,避免过于理想化。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