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计提工会费

事业单位计提工会费是根据国家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工会活动和职工福利的一种财务管理行为。
1. 计提比例:根据《工会法》和《企业工会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应按照工资总额的2%计提工会经费。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2. 计提时间:工会经费通常在每月发放工资时同步计提,作为当月的费用,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然后在次月转入“工会经费”科目。
3. 使用范围:计提的工会经费主要用于职工教育、文体活动、困难职工帮扶、工会组织建设等工会活动,以及按规定用于职工福利的支出。
4. 上缴与留存:计提的工会经费中,20%上缴上级工会,80%留存本单位工会使用。上缴部分需按照上级工会的要求进行转账,并取得收据作为财务凭证。
5. 财务处理:计提工会费时,会计分录通常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贷: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实际支付时,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6. 税务处理:根据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工会经费在不超过工资总额2%的部分,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则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1、工会经费的使用规定
工会经费的使用必须遵循以下规定:
1. 专款专用:工会经费只能用于工会活动和职工福利,不得挪作他用。
2. 公开透明:工会经费的使用情况应定期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监督。
3. 计划管理:工会经费的使用应有计划,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效率。
4. 财务审计:工会经费的收支应接受单位财务部门和上级工会的审计,确保合规性。
5. 严禁违规:不得用工会经费支付个人消费,如旅游、娱乐等非工会活动。
2、工会经费的年度预算
工会经费的年度预算通常由工会委员会根据上一年度的使用情况、职工需求和工会活动计划进行编制。预算内容包括职工教育、文体活动、困难职工帮扶、工会组织建设等各项支出。预算编制完成后,需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上级工会备案。在执行过程中,预算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需遵循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事业单位计提工会费是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的一项重要财务管理活动,旨在保障职工权益,促进工会活动的开展,同时需确保经费使用的公开、透明和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