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十星文明户什么意思

农村“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是中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形式,旨在通过评选表彰,推动农村家庭在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家庭和谐、环境保护、科学教子、移风易俗、热心公益等十个方面表现优秀,从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湖北省丹江口市石鼓镇率先实施,后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评选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1. 思想道德星:家庭成员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诚实守信。
2. 法纪法规星: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无违法乱纪行为,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
3. 科学致富星: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善于运用科技手段,勤劳致富。
4. 家庭和谐星:家庭成员关系和睦,无家庭暴力,注重家庭文化建设。
5. 环境卫生星:家庭注重环境卫生,积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保持家居和周边环境整洁。
6. 科教文体星:重视子女教育,支持文化活动,家庭成员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7. 勤俭节约星:家庭成员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反对铺张浪费。
8. 婚育新风星: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倡导文明婚育,反对封建迷信。
9. 安全生产星:家庭成员注重安全生产,无重大安全事故。
10. 公益事业星:家庭成员热心参与社会公益,积极为社区服务。
通过“十星文明户”评选,农村家庭被鼓励在各个方面提升自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评选过程通常由村民自我申报,经过村、乡(镇)逐级审核,最终由县(区)或市进行表彰。获得“十星文明户”称号的家庭,不仅能得到荣誉证书,有时还会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优先享受政策优惠、免费培训等。
1、评选流程
评选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宣传发动:通过村广播、宣传栏、会议等方式,向村民宣传“十星文明户”评选的意义、标准和程序,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2. 自愿申报:符合条件的家庭自愿向所在村民小组提出申请,填写申报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3. 村级初评:村民小组、村民代表会议或村“两委”对申报家庭进行初步审核,确定初选名单。
4. 乡镇复评:乡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初选名单进行复审,确保评选的公正公平。
5. 公示:将复评后的名单在村内公示,接受村民监督,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提出。
6. 县级审定:公示无异议后,乡镇将名单上报县级文明办,由县级文明办进行最终审定。
7. 表彰奖励:对审定通过的“十星文明户”进行表彰,颁发证书和奖品,同时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
通过这样的评选流程,既保证了评选的公开透明,也激发了农村家庭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2、评选意义
“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提升农村文明素质:通过评选,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2.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鼓励勤劳致富,推广科技应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3. 促进家庭和谐:强调家庭和睦,反对家庭暴力,有利于维护家庭稳定,提高农村家庭生活质量。
4. 改善农村环境:强调环境卫生,推动村庄清洁行动,有助于提升农村生活环境。
5. 增强农村凝聚力:评选活动增强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有助于提升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6. 促进社会和谐:通过评选,倡导文明新风,反对封建迷信,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它以具体、可衡量的标准,引导农民追求全面发展,对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