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分成公开课教案

20燃尽流年时间:2024-07-04

大班分成公开课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将物品平均分成几份。

2. 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彩色纸、剪刀、尺子、各种形状的实物(如水果、饼干等)。

2.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的图片和实例。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分食物的故事,引出“分东西”的概念。

提问:小动物们如何公平地分享食物?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讲解环节(15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如“1/2”、“1/4”等。

用实物演示,如何将一个物品分成相等的两份、四份等。

3. 实践操作(20分钟)

幼儿分组,每组一份彩色纸,尝试将其平均分成指定份数。

每组分享并展示他们的作品,教师引导讨论和评价。

4. 游戏环节(15分钟)

设计游戏“分饼干”,让幼儿用实物饼干模拟分数,如将一块饼干分成两半、四分之一等。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他们分饼干的过程,如“我分了这块饼干的1/2给小明”。

5. 总结环节(10分钟)

回顾今天学习的分数概念,提问幼儿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分数。

强调公平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

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与父母一起分食物,实践分数的概念。

2. 阅读推荐:提供关于分数的儿童读物,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五、评估方式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操作能力。

2. 通过幼儿的分享和描述,评估他们对分数的理解程度。

3.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实践情况。

1、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在设计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时,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分食物、分玩具等,使数学概念更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2. 创新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解和操作,可以尝试故事、歌曲、游戏等多种形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3. 个别差异: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额外的指导和帮助。

4.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数学能力发展。

2、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示例

示例教案:

主题:认识数字11-20

目标:认识数字11-20,理解数序,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过程:

1. 数字接龙游戏,复习1-10的数字。

2. 展示数字11-20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尝试读出数字。

3. 分组活动:每组提供11-20的物品,让幼儿数数并对应填写数字。

4. 故事讲述: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数序,如“11后面是12,19前面是18”。

5. 总结与评价:回顾所学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

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大班公开课教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家园共育也是提升幼儿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