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判了两个月中间可以回家一次吗

醉驾被判刑两个月,根据中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服刑期间一般不允许回家,除非满足特定条件并获得批准。
在中国,醉驾属于危险驾驶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在服刑期间,除非满足以下情况之一,否则服刑人员通常不允许回家:
1. 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且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适用缓刑。缓刑期间,罪犯可以在社区接受监管,但并非完全自由,需要定期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到。
2. 犯罪分子因疾病需要治疗,经司法机关批准,可以暂时离开监狱接受治疗,但治疗结束后需要返回监狱继续服刑。
3. 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遇到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病重或者死亡,经监狱批准,可以回家奔丧,但时间一般较短,奔丧结束后需要立即返回监狱。
因此,对于被判两个月拘役的醉驾者,除非符合上述特殊情况并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否则在服刑期间是不能回家的。服刑人员的家人可以按照监狱的规定进行探视,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心。
1、醉驾缓刑条件
醉驾缓刑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犯罪情节较轻:醉驾未造成严重后果,如未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2. 有悔罪表现:犯罪分子在被羁押期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配合调查,真诚悔过。
3. 社会危害性较小:犯罪行为未对社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且犯罪分子在社区内没有不良记录,被认为再犯可能性较低。
4. 保证人制度:需要提供符合条件的保证人,保证人在缓刑期间对犯罪分子进行监督,确保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5. 缴纳罚金:按照法院判决,犯罪分子需要缴纳相应的罚金,以示对法律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补偿。
满足以上条件的醉驾者,可以向法院申请缓刑,但是否批准还需由法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决定。
2、醉驾如何减刑
对于醉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减刑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认罪悔罪:服刑期间积极认罪,真诚悔过,接受教育改造。
2. 遵守监规:严格遵守监狱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没有违反监规的行为。
3. 积极劳动:在监狱内积极参加劳动,表现良好,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工作成绩。
4. 接受教育:参加监狱组织的教育活动,如法律知识学习、心理辅导等,有明显的教育改造效果。
5. 有立功表现:如在监狱内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协助监狱工作人员维护监狱秩序,有立功表现。
6. 有特殊情况:如因疾病需要治疗,或者家庭有特殊困难,需要照顾直系亲属等。
满足上述条件的服刑人员,可以向监狱提出减刑申请,由监狱审核后上报至人民法院,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减刑。减刑的幅度通常不会超过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综上所述,醉驾被判刑的人员在服刑期间一般不允许回家,除非满足特定条件并获得批准。在服刑期间,遵守规定、积极改造是争取减刑和缓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