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结尾作用

《鸟的天堂》结尾的作用是强化主题,营造和谐共生的意境,以及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绘了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的一棵大榕树,因其枝叶繁茂,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鸟类乐园。文章以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为线索,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结尾部分,巴金先生写道:“这的确是一株大树,枝叶茂盛,形成了一座森林。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段描述再次强调了大榕树的壮观和生命力,它不仅为鸟儿提供了栖息的家园,也成为了作者心中的一片净土。
接着,作者写道:“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只有无数的树根、藤蔓、枝叶在风中摇曳。” 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仿佛听见”和“不见一只鸟的影子”,暗示了鸟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鸟儿们在树丛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结尾的最后,巴金先生写道:“我想起《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那篇文章,我们对这片土地,对这棵大树,也应该怀着敬畏之心。” 这句话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从赞美自然的美丽转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倡导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1、《鸟的天堂》的主题
《鸟的天堂》的主题主要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文章通过描绘大榕树和鸟儿们的生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态环境的珍视。作者通过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体验,强调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让生物多样性得以延续。
2、《鸟的天堂》的写作手法
《鸟的天堂》的写作手法主要包括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绘和寓意的深化。巴金先生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心理描写,将读者带入到大榕树和鸟儿们的世界,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象征和暗示,如“鸟的天堂”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结尾处对《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引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鸟的天堂》的结尾不仅强化了文章主题,也引发了读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思,进一步突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体现了巴金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