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其时,与有荣焉

生逢其时,与有荣焉,这句话表达的是对所处时代和环境的认同与自豪,意味着个人有幸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感到荣耀和幸运。
“生逢其时”这个成语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它意味着一个人出生或成长的时期恰好与历史发展的大势相契合,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个人价值。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句话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和平发展的现代社会,它可能意味着我们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以及参与社会变革的可能性。
“与有荣焉”则是对这种幸运的进一步强调,表达了个人对所处时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暗示着个体的成就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个人的荣光来自于时代的进步。在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我们有机会见证并参与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环境保护等全球性议题,这无疑是一种荣耀。
生逢其时,与有荣焉,这句话也鼓励我们珍惜当下的机会,勇于承担责任,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面对时代赋予的机遇,我们不能忘记挑战与责任。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恶化、社会公平等,以实际行动去解决这些问题,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尽一份力。
1、生逢其时的反义词
生逢其时的反义词可以是“生不逢时”或“时运不济”。生不逢时指的是一个人的才能或理想在所处的时代或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施展,或遭遇了诸多不利条件。时运不济则强调个人遭遇的不幸或挫折,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也可能是个人命运的坎坷。这两个反义词都表达了与生逢其时相反的境遇,即个人与时代或命运的不协调。
2、生逢其时的出处
生逢其时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吾闻之,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故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所以兴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所以亡也。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里的“生乎吾前”、“生乎吾后”表达的是时代与个人的关系,强调的是无论时代如何,只要能领悟并实践道,就能在任何时代有所作为,即“生逢其时”。
生逢其时,与有荣焉,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对所处时代的自豪,也鼓励我们积极面对挑战,为社会的进步尽一份力。在享受时代赋予的机遇的同时,不忘肩负的责任,用实际行动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