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是什么时候退出中国的

八国联军退出中国的时间是1901年9月7日。
1900年,以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的八国联军,因对清政府的义和团运动采取军事行动,侵入中国。这场战争,史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最终导致了清朝政府的屈服。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这八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该条约规定了巨额赔款、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军等苛刻条件。其中,关于外国军队撤出中国的内容如下:
“自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限二月内各国将现在中国之军队完全撤退。”这意味着八国联军必须在条约签署后的两个月内撤离中国。《辛丑条约》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因此,按照条约规定,八国联军最迟应在1901年11月7日前撤出中国。
实际上,各国军队的撤离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大部分国家的军队在条约签署后不久就开始撤退,但撤军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部分国家的军队直至1902年甚至更晚才完全撤离。然而,从法律和实际执行的角度来看,1901年9月7日可以被视为八国联军正式退出中国的标志性日期。
1、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的傀儡,国家主权严重受损。此外,条约中要求的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
2. 经济影响:巨额赔款导致清政府财政危机,不得不依赖外国贷款,这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经济依赖性。同时,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和特权,使得列强能够更深入地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 社会影响:战争期间的烧杀抢掠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秩序,民众生活陷入困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重创。同时,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中国人民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加剧,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
4. 军事影响:八国联军的驻扎和军事干预,使中国失去了对领土和领海的完全控制,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得以巩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受到阻碍。
5. 文化影响:八国联军的侵入破坏了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圆明园等,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八国联军退出中国标志着这一段屈辱历史的结束,但其带来的影响却深远地烙印在中国近代史的篇章中,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