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要交钱进去吗

履约保函通常不需要预先存入资金,而是由申请人(通常是承包商或供应商)向银行或保险公司申请开具,作为对合同义务履行的保证。
履约保函,又称保证书或保证合同,是金融机构或保险公司为申请人提供的一种信用担保。它保证申请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义务,如按时交付货物、完成工程或提供服务等。如果申请人未能履行合同义务,保函的受益人(通常是合同的另一方)有权要求保函开立方支付一定的金额作为赔偿。
在开具履约保函时,申请人通常需要向开立方(银行或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手续费或担保费,这通常基于保函金额、期限和风险评估等因素计算。担保费的支付方式可以是一次性支付,也可以是分期支付。此外,申请人可能需要提供反担保,如抵押物或第三方担保,以降低开立方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履约保函并不等同于预付款或押金,它是一种信用保证,而非资金的转移。只有在申请人违约的情况下,保函受益人才能要求开立方支付保函金额,且支付的金额通常不会超过保函的总额。如果申请人履行了合同义务,保函将在合同结束后失效,无需支付任何款项。
1、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的区别
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虽然都是合同担保形式,但它们在功能和应用场景上有所不同:
1. 功能:
履约保函:确保合同义务的履行,主要针对的是合同主体的违约风险。
预付款保函:保护预付款的安全,确保在供应商未能按约履行时,买方能收回预付款。
2. 应用场景:
履约保函:常见于工程承包、货物买卖、服务提供等合同中,确保承包商按期完成工程、供应商按约交付货物或提供服务。
预付款保函:通常在买方支付预付款给卖方时使用,以确保卖方在收到预付款后能按约定履行合同。
3. 资金流动:
履约保函:无需预先存入资金,只有在违约情况下才可能支付保函金额。
预付款保函:预付款通常已经支付给卖方,保函是为保护这部分资金的安全。
4. 责任方:
履约保函:由申请人(通常是承包商或供应商)向开立方申请,开立方(银行或保险公司)承担支付责任。
预付款保函:同样由申请人申请,但开立方的责任是向预付款方(通常是买方)支付保函金额。
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的保函类型,以满足合同中特定的保障需求。
2、履约保函的期限
履约保函的期限通常根据合同的执行期限来设定,通常从合同生效开始,直到合同约定的所有义务履行完毕为止。具体期限可能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工程类项目:从项目开始施工到工程验收合格,包括质保期。
2. 货物供应:从货物交付到质保期结束。
3. 服务提供:从服务开始提供到服务完成并经过质保期。
在某些情况下,保函期限可能需要延长,例如工程延期、质保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等。在这种情况下,申请人需要与开立方协商,可能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以延长保函的有效期。
在保函到期前,申请人和受益人应确认合同义务是否已完全履行,如果合同义务已履行完毕,保函通常会自动失效。如果合同中有特别约定,可能需要申请人提供书面证明或由受益人确认,以正式结束保函的效力。
总之,履约保函是一种信用保证,不需要预先存入资金,而是在申请人违约时由开立方支付一定金额。保函的期限根据合同执行情况设定,到期后如合同义务履行完毕,保函通常会自动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