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什么的新安全观

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国家的安全问题不仅包括传统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这一新安全观的提出,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立体、动态的安全保障体系,以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强调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国家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确保国家政权稳定、政治制度安全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3.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确保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利益不受侵犯。
4. 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军事安全为国家安全提供武力支撑,文化安全确保国家意识形态的独立和稳定,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5. 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安全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
6. 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结合中国国情,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安全保障模式,实现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7. 统筹发展和安全: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兼顾安全问题,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
8. 坚持总体战、人民战争: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安全工作,形成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构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9. 坚持科学统筹和系统观念:从全局出发,协调各领域安全,实现国家安全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10. 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法治手段解决安全问题,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国家安全理念的创新,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背景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背景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对国家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2. 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需要一个全面的国家安全观来适应新的安全形势。
3. 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安全问题,如边疆安全、资源安全等,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提供了历史借鉴。
4. 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国家安全理论的基础上,总体国家安全观吸收了现代国家安全理论的精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理论体系。
5. 国家安全实践的需要:面对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需要一个全面的国家安全观来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实践,确保国家利益的全面保护。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中国对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贡献。
2、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传统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安全领域更宽泛: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关注军事、政治等传统安全领域,还涵盖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科技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体现了国家安全的全面性。
2. 安全观念更前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预防为主,注重早期预警和风险防范,体现了国家安全的前瞻性。
3. 安全主体更广泛: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强调人民是国家安全的主体,体现了国家安全的人民性。
4. 安全方式更综合: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张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包括法治手段、科技手段等,实现国家安全的多元化保障。
5. 安全目标更长远:总体国家安全观追求的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强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国家安全的长远性。
6. 安全视野更全球: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体现了国家安全的全球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体现了国家安全理念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坚持和实践,对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