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抵退税和增量留抵退税的区别

留抵退税和增量留抵退税的主要区别在于退税的计算基础和政策适用范围。
1. 概念区别:
留抵退税:是指企业当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形成的未抵扣完的税额(即留抵税额)可以退还给企业。这种退税政策主要是为了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尤其是对于那些投资大、增值税进项多但销项少的行业。
增量留抵退税:是留抵退税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针对的是增量留抵税额。增量留抵税额是指与上期相比,企业新增加的留抵税额。这种退税政策更具有针对性,通常在特定时期或针对特定行业推出,以提供更精准的财政支持。
2. 计算基础:
留抵退税:退税金额是根据企业当期的全部留抵税额计算,不区分增量和存量。
增量留抵退税:退税金额仅基于增量留抵税额,即仅退还自某个特定时间点(如政策实施前的上期)以来新增的留抵税额。
3. 政策目的:
留抵退税:旨在改善企业的现金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扩大生产或投资。
增量留抵退税:更侧重于在特定时期或对特定行业提供临时性或结构性的财政支持,以刺激经济活动或鼓励特定行业的发展。
4. 政策适用范围:
留抵退税:通常适用于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只要它们存在留抵税额。
增量留抵退税:可能有更严格的适用条件,如特定行业、特定规模的企业,或者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申请。
5. 政策实施时间:
留抵退税:可以是常规政策,也可以在特定时期实施。
增量留抵退税:通常是在特定经济环境下,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而临时性推出的政策。
1、留抵退税的条件
企业申请留抵退税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企业需在税务机关依法登记,且正常申报纳税。
2. 连续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于零:即企业在连续六个月的申报期内,每月的留抵税额均大于零。
3. 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B级: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退税资格。
4. 未发生重大税收违法行为:企业需在申请退税前未发生重大税收违法行为,如逃税、抗税等。
5. 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等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不能同时享受留抵退税和其他直接退还税款的政策。
6. 部分特定行业或地区可能有额外的条件:如某些行业可能需要符合特定的行业标准,或者在某些地区实施的特定政策下,可能有额外的申请要求。
2、留抵退税的流程
留抵退税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申请: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留抵退税申请,附带相关证明材料。
2. 审核: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申请进行审核,确认其是否符合退税条件。
3. 公示:审核通过后,税务机关可能需要对拟退税企业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 退税:公示无异议后,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手续,将退税款退还给企业。
5. 后续管理:企业需要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继续履行纳税义务,并接受后续的税务检查。
留抵退税和增量留抵退税在政策设计上各有侧重,前者旨在缓解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压力,后者则更倾向于提供针对性的财政支持。企业在申请时,需了解并满足相应的条件,遵循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