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广告归哪个部门审批的

医疗广告的审批主要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在中国,医疗广告的发布和管理遵循严格的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医疗广告的审批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 广告内容审查:医疗机构首先需要准备医疗广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服务项目、医生资质、治疗效果等信息。这些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误导或者夸大宣传的成分。
2. 提交申请:医疗机构将广告内容及相关证明材料,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生执业证书、药品或医疗器械注册证等,提交给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3. 审批流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核,确认广告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审核通过后,会发放《医疗广告审查证明》。
4. 广告发布:医疗机构在获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才能在指定的媒体或场所发布医疗广告。同时,广告上必须标注审查证明的文号和有效期限。
5. 监管与处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广告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广告,将依法进行查处,包括撤销广告审查证明、罚款、甚至暂停或吊销医疗机构的执业资格。
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医疗广告的审批和管理也有专门的规定,例如《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其审批流程和监管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1、医疗广告的违法处罚
医疗广告如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可能会受到以下处罚:
1. 警告:对于初次轻微违规的广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能会先给予警告,要求其改正。
2. 罚款:根据《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违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可处以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广告费用的,处以10万元以下罚款。
3. 撤销审查证明:对于严重违规的广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撤销其《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要求停止发布。
4. 暂停或吊销执业资格:对于情节严重或多次违规的医疗机构,可能面临暂停或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处罚。
5. 刑事责任:如果医疗广告涉及诈骗、虚假宣传等严重违法行为,可能构成刑法中的诈骗罪、虚假广告罪等,相关人员将面临刑事责任。
医疗广告的审批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法律法规,确保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