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膝什么意思是什么

卑躬屈膝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为了某种目的,极度谦恭屈服,甚至到了失去尊严的地步。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秦穆公……卑宫室,俯采椽,卑躬屈膝以事君。’”原意是指秦穆公为了笼络晋国,表现出极度谦卑的态度。
“卑”意为低下,“躬”指弯腰,“屈膝”则是屈曲膝盖,这三个字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弯腰曲膝的姿势,表示对对方的极度尊重和服从。在古代,这种姿态通常用于表示臣服或者请求宽恕,是极不平等的礼节。在现代汉语中,卑躬屈膝多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顾个人尊严,过度讨好或屈从于他人,带有贬义色彩。
例如,一个人为了获得职位晋升,对上司极尽阿谀奉承,甚至不顾原则,我们就可以说他“卑躬屈膝”。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缺乏独立人格和自尊心的表现,不被社会所推崇。
然而,成语的理解和使用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有时候,即使在正式场合,为了表示尊重,人们也会采用谦卑的姿态,这并不等同于“卑躬屈膝”。真正的“卑躬屈膝”是指在非正式或不平等的关系中,过度的谦卑和屈服,失去了自我价值和尊严。
1、卑躬屈膝的近义词
卑躬屈膝的近义词有:奴颜婢膝、曲意逢迎、阿谀奉承、委曲求全、卑微屈从等。这些词语都含有为了某种目的而过度谦卑、讨好或屈服的意思,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奴颜婢膝”更强调像奴仆一样无条件服从;“曲意逢迎”则强调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的意愿;“阿谀奉承”侧重于用甜言蜜语讨好别人;“委曲求全”更多是指在困难或压力下,为了保全大局而暂时妥协;“卑微屈从”则强调在地位或权力差距大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屈辱的处境。
2、卑躬屈膝的反义词
卑躬屈膝的反义词有:昂首挺胸、不卑不亢、刚正不阿、宁折不弯、铮铮铁骨等。这些词语都体现了保持尊严、坚守原则、不轻易屈服的精神。比如,“昂首挺胸”形容人站立时姿态端正,不畏强权;“不卑不亢”指在待人接物时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无礼;“刚正不阿”形容人性格正直,不畏权势,不偏不倚;“宁折不弯”意味着宁可遭受挫折也不改变原则;“铮铮铁骨”形容人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总之,卑躬屈膝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用来形容过于谦卑屈服的行为,带有贬义。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倡导平等、尊重和独立人格,过度的卑躬屈膝往往不被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