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夫妻财产属于什么制

法定夫妻财产制一般指的是在没有夫妻双方明确约定财产归属的情况下,法律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和各自个人财产的划分原则和方式。在中国,法定夫妻财产制主要包括共同财产制和分别财产制两种形式。
1. 共同财产制:在中国婚姻法中,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夫妻另有约定外,视为夫妻共同所有。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受赠所得的财产(除非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指明为个人财产)等。在离婚时,共同财产通常会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分割,即双方平均分配,但法院也会考虑双方的贡献、需要照顾子女和无过错方等因素。
2. 分别财产制: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形式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即婚前和婚后各自取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债务也各自承担。实行分别财产制需要在结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夫妻双方自愿、明确、书面约定,并在婚姻登记机关备案。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财产纠纷,但不利于共同生活中的财产积累和风险共担。
3. 混合财产制:在某些情况下,夫妻财产制可能采取混合形式,即部分财产视为共同财产,部分财产视为个人财产。例如,婚前财产一般视为个人财产,但婚后产生的增值部分可能被视为共同财产。
在处理夫妻财产问题时,法律尊重双方的意愿,鼓励夫妻双方通过协商达成财产协议,以明确各自的权益。同时,法律也强调保护妇女、儿童和无过错方的权益,确保财产分割的公平性。
1、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工资、奖金、津贴和其他劳动收入;
2. 生产、经营所得,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收益,以及承包、租赁经营所得;
3. 知识产权的收益,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4. 因继承或受赠所得的财产,除非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指明为个人财产;
5.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产、车辆、家具等动产和不动产;
6.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除非合同中明确指明为个人财产;
7.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储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投资收益;
8.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养老金、退休金、抚恤金等。
需要注意的是,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因个人原因获得的特定财产,如个人的工伤赔偿、个人的抚恤金、个人的遗产等,一般不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2、夫妻财产分割原则
夫妻财产分割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平等原则:夫妻双方在分割共同财产时享有平等的权利,即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财产应平均分割。
2. 公平原则:在分割财产时,法院会考虑双方对婚姻的贡献,包括经济、家务劳动和抚育子女的付出,以及离婚后双方的生活需要,确保分割结果公平合理。
3. 保护妇女、儿童和无过错方原则:在分割财产时,法院会优先考虑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以及无过错方的权益。例如,如果一方在婚姻中存在过错,如重婚、家庭暴力等,分割财产时可能会对其不利。
4. 尊重约定原则:如果夫妻双方在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明确的财产约定,且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会尊重并执行这些约定。
法定夫妻财产制是婚姻法中对夫妻财产关系的重要规定,它旨在平衡夫妻双方的权益,确保财产分配的公平与合理。在实际操作中,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和约定,选择适合自己的财产制,以更好地保护和规划各自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