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利润是指什么

11乱世惊梦时间:2024-07-03

平均利润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各个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对剩余价值进行瓜分后,各自获得的利润水平。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和资本流动的结果。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同生产部门由于生产条件、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利润率。高利润率的部门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而低利润率的部门则会面临资本的流出。这种资本的流动会逐渐拉平各部门的利润率,使之趋向于一个平均的水平,即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平均利润率 = 社会总剩余价值 / 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社会总剩余价值的总量和社会总资本的规模。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1. 初始利润率差异:各个部门的资本家根据各自行业的利润率进行投资决策,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存在差异。

2. 资本流动:资本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会将资本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部门。

3. 利润率趋同:随着资本的流动,利润率较高的部门会因为资本的增加而降低利润率,利润率较低的部门则因为资本的减少而提高利润率。这个过程会持续进行,直到所有部门的利润率趋向于一个平均值。

4. 平均利润分配:在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个部门的资本家根据其资本量按平均利润率获得利润。

平均利润的形成意味着资本家不再按照各自部门的生产条件来获得利润,而是按照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来瓜分剩余价值。这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逐利性和市场的竞争性。

1、平均利润率与利润率的关系

平均利润率与利润率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相互影响: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会影响各个部门的利润率。当平均利润率上升时,各部门的利润率也倾向于上升;反之,平均利润率下降时,各部门的利润率也倾向于下降。

2. 资本流动:平均利润率是资本在各部门之间流动的驱动力。当某一部门的利润率高于平均利润率时,资本会流入该部门,导致该部门利润率下降;反之,当某一部门的利润率低于平均利润率时,资本会流出该部门,导致该部门利润率上升。

3. 利润分配:在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分配利润,而不是根据各自部门的利润率。这意味着即使在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也只会是平均利润水平。

4. 经济周期:平均利润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经济周期的波动。在经济扩张阶段,投资增加,平均利润率上升;在经济衰退阶段,投资减少,平均利润率下降。

5. 社会再生产:平均利润率影响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积累,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的关系

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源泉: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是利润的直接来源。没有剩余价值,就没有利润。

2.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总剩余价值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决定利润率,而利润率又影响平均利润率。

3. 平均利润的形成: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利润,这并不改变剩余价值总量,只是改变了剩余价值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4. 利润的源泉与分配: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它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平均利润的形成则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再分配。

平均利润是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利润分配的一种形式,它反映了剩余价值在不同部门的再分配,体现了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和市场的动态平衡。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